在居住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景观到底谁说了算呢?是开发商,还是景观设计师呢?在两者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矛盾和妥协中,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趋势一: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文本里经常出现“从功能出发,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说明。但事实上,大多数的景观设计师是从形态好看与否的角度来做景观设计的,因此导致了对功能定位的随意性,使之将来的使用性较差。 趋势二:因地制宜,景观也能与产品“混搭” 当前,居住地产的景观风格一般都是追随开发商“产品系”风格,比如说现代简约、ART-DECO、西班牙风格等等,这些风格在建筑语言上,包括屋顶、山墙、景观小品、灯具上能体现出来,但是在软质景观,即绿化上是很难体现的,一味追求景观风格与产品系列匹配很有可能因为当地气候、水土等因素而事倍功半,因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趋势三:景观营造软质化 一直以来,居住地产景观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主张大广场、大轴线,以及大型构筑物;另一种是以软质景观绿化为主,强调自然、静谧和温馨的景观效果。笔者认为,将来地产景观的趋势应该是向着以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楼盘的效果也会越好。由于硬质构筑物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变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翻修维护,因此硬质构筑物的设计量要尽量减少,主要放置于重点区域必不可少的位置上。
趋势四:“相地”布局,借景增值 相地,意思是给基地“相面”,也就是对基地采用的景观设计手法,根据基地的不同特色做出最适合这个基地的景观。如在山地上进行地产开发,就应该依山就势布置登山路径,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这样的景观设计既节约开发商的成本,又能做出好的景观效果。
趋势五:控制力、执行力两手抓 成本控制力和现场执行力也是景观营造的成败关键。设计师要更多的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合理控制成本,不要一味追求“高技派”,只为创造出最炫目的景观效果,而忽视对景观造价的考虑。材料的选择以合适楼盘的风格为宜,切莫盲目使用潮、科技的材料。而某些低技派的乡土材料,也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关于控制成本,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将来的趋势是,开发商会在景观建设上增加一次性投入,而尽量减少后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帮助开发商合理地控制成本。而后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主要集中在水体的维护、植物的修剪养护等方面,这需要景观设计师为将来的物业管理而考虑景观设计的后期维护措施及消减成本的方法。各开发商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景观师要根据开发商的要求进行限价设计。
趋势六:持续创新 创新,是房地产企业和景观设计公司不断进步的动力。景观设计公司的创新大多是在专业领域对空间和细部以及材料的探索。相比较而言,房地产企业的创新是由一批精英地产公司推动的,直接面对顾客的需求和销售产品进行创新,因此,在地产市场上更加具有针对性。他们的创新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利润,并被国内众多的地产公司效仿和学习。因此,关注这些精英地产公司的创新型产品就会发现居住地产景观的新趋势。 从现代居住意义来看,现在的景观设计不再是早期简单理解上的绿化设计,也不仅仅是地产开发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环节,景观的成功塑造将很有可能在日后的销售效果上成为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